中国人历来就不缺乏当国王、当皇帝的欲望。在几千年皇权历史的中华大地,有句口头禅异常流行:皇帝轮流做,明年到我家。改革开放三十年,大小公司如同大小王国一样风起云涌,大小老板怀揣着层出不穷的帝王梦想。
古代帝王之术首先是一种御人之术,用今天的话说,是一种组织方式。管理方式很难用对错来划分,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原本也无可厚非。然而,先不说帝王思想中的滥权意识是否符合现代公司要求,其作为一种文化惯性,也渗透到了当今看似前卫的企业家们的意识当中,这显然已经不为这个时代所接受。
缺陷2:家长情结
在中国企业中,老板也广泛存在着家长情结,时不时有做家长的冲动,想掌控员工们的整个生活乃至人生,以体现“皇恩浩荡”。家长式领导通常具备以下特征:在心态上,下属必须依赖领导者;偏私性的忠诚使得下属愿意服从;没有清晰的权威或严格的制度,领导者的意图并不明确表达出来。
在许多中国公司里,往往只允许有一个声音,靠家长权威来维系一个现代企业的运营。企业的接班人问题早已在多年之前摆上台面,尽管老板们一再宣称自己会放权,但仍然事事插手,横加干预,却又缺乏清晰的整体逻辑。而这样的“爱民如子”,培养出来的可能不仅仅是纨绔子弟,而是假接班、真太监。
缺陷3:兄弟终于阋墙
古语兄弟阋墙,指兄弟之间的纠纷,也比喻内部争斗。当今中国商场,上演着多少内部争斗的悲情一幕:游戏规则不清,责权利分配不明,更重要的,是合作伙伴愿景目标的不透明性以及行为模式轨迹的不确定性。
在中国,有个“人生依附”的文化:公司员工要保障自己的权益,靠的不是明确细致的规章、规则,而是跟一个有本事的老大;当老大的,合作伙伴、手下弟兄,手心手背都是肉。双方靠的是做人的“理”,跟兄弟的“义”,还有江湖豪客的胸怀。
然而,最可靠的是“兄弟”,最不可靠的,往往也是“兄弟”。老大对手下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,又是无法绝对掌控的,一旦出现矛盾,推波助澜、互相升级,更是不可控制。以“兄弟感情”为纽带的经营关系,充满了模糊和弹性:万一他做了初一,我就没机会做十五了。这是囚徒困境,也是制度悲剧的文化根源。
缺陷4:崇尚内斗,制衡权力
在封建帝王社会,但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,大多是争权夺利的派系之争。说到底,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荣华富贵,“都不是什么好人”。这很正常。相反,如果对立两派,都是真正的正人君子,都是真心的为国为民,不怀私心杂念,但是,双方为斗而斗,意气用事,结果搞得你死我活,进而腾出空间反让小人得志,就是“悲剧”了。
中国企业观念问题、利害问题,往往衍化为谁大谁小的地位、面子问题。市场竞争亦复如是,不在乎经济上是否最合算,而在乎谁赢谁输。来自美国的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雄霸全球饮料业多年,却双双进入世界500强。市场竞争本不是零和博弈,而是可以实现多赢的过程,中国企业却奉行的是“走别人的路,让别人无路可走”。
缺陷5:挟“民族”之旗以令诸侯
我们周围的大小企业家,不论参与任何一行生意,首先的评估标准是,这个项目能不能做大?大、第一和统治力,是目的;价值、贡献乃至使命,都不是目的。在中国企业中,往往“以大为尊”。 把企业做大,本是一件好事,但这不应该成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。更不用说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,早已不是比拼谁的山头多、兄弟多。
案例:素有光伏龙头之称的无锡尚德,终于不堪亏损重负,正式步入破产重整程序。此项具有标志性的行业事件,则宣告光伏产业迈入泡沫破灭阶段,光伏神话就此终结,光伏产业将迎来大规模破产、兼并、重组浪潮。短短十来年光景,光伏产业由兴盛跌落低谷,表面上看是行业盲目发展、产能严重过剩所致,而深层次的原因,则是地方政府不尊重市场规律,为追求GDP政绩,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光伏产业。
缺陷6:飞鸟一尽,良弓必藏
如果把刘邦比作集团公司的董事长、大老板,那么,谁是他手下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?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,汉初三杰:萧何、韩信、张良。错!而是成天跟在刘邦身边鞍前马后,出谋划策,最后官拜宰相的厚黑鬼才陈平是也!陈平善于玩儿阴的,但确实为汉高祖立下了汗马功劳。